杨志勇专栏丨超长期国债发行的多重意义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财政部决定发行2024年记账式附息(七期)国债(50年期)。根据财政部办公厅3月12日的通知,本期发行的国债为50年期固定利率付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230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行国债,是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发行超长期国债,可以提供更为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次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当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的一部分。230亿元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金额并不算大,本期国债发行预计可以顺利完成计划。这从不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的通知内容就可以看出。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是否有充分的应债能力。国债发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叉点。若市场没有充分的流动性,国债发行就不容易成功。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好,国债发行就可以更加顺利。
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而且接下来几年还要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影响将是较为长远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有计划连续发行,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国债,也不同于应急发行的特别国债。应急发行的特别国债如2020年的抗疫特别国债,是有其专项任务的,更多考虑的是短期应急需要。有计划的连续发行几年的特别国债,一方面所筹集的财政资金规模更大,可以用于更多的重大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意味着对长期限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将更强。这样,超长期国债发行对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前,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循环的顺利进行,需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需要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未来产业。经济循环的基础工作要突破,需要加快科技创新。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将有利于为科技创新筹集更充足的财政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
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国债期限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财政资金筹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机会。在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较多的情况下,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提供了更多回报较为确定的投资机会。记账式国债,更有利于市场交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特别是,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也是有推进作用的。
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国债和地方债的结构。与国债相比,地方债在现实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更多。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但这不等于地方债问题就可以等闲视之。地方政府隐性债风险需要统筹解决,但只要按照一揽子化债计划,风险是完全可以得到防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问题亟待解决。专项债券发行筹集的资金积压与地方财政资金短缺问题并存。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对应的是具体项目,并不能挪用到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项。这样,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券发行筹集的财政资金用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亟待用钱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资金。
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不足是最重要的原因。专项债券项目必须是可落地的项目,必须是项目收益可以覆盖成本的项目。但现实中,一些专项债券项目由于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等达不到开工要求,项目不能启动,造成资金等项目的结果;一些专项债券项目虽然能够启动,但是项目未来所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偿还成本,这必然给未来的地方财政带来负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不足问题,有的是可以通过项目优化和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得到解决的,有的则因为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无法满足专项债券项目的基本要求,从而无法找到解决办法。
面对地方财政的这种状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适当增加国债在公债中的比重,优化国债和地方债的结构,同时,中央财政再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将部分国债资金转移给地方使用,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不仅仅对中央财政有要求,而且地方财政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既有利于扩大投资,又能促进消费的重大政策。无疑,这样的政策要真正落地,必须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筹集的财政资金可以部分转移支付给地方财政,特别是一些财力较为短缺的地方,将有利于国家重大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