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风向 > 风险分散需求攀升 全球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创纪录

风险分散需求攀升 全球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创纪录

2025年06月16日67136

  当前,全球极端气候等巨灾风险频发,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觑。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气候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攀升。一种市场化风险管理创新工具——巨灾债券,逐渐在金融市场中崭露头角。

风险分散需求攀升 全球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创纪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连接的代表,巨灾债券以其独特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富有吸引力的回报潜力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根据费马资本管理公司近期的预测,2025年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将增长20%,达到约600亿美元。

风险分散需求攀升 全球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创纪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自然灾害风险加剧、市场需求以及我国政策积极推动的背景下,巨灾债券发展前景广阔,深入研究探索、完善我国巨灾债券市场势在必行。

  保险业“减震器”

  巨灾债券是最有代表性的保险连接型证券产品,以债权关系把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有助于拓宽灾害风险分散渠道,提高保险行业的风险承担能力。

  具体来看,巨灾债券是将地震、飓风、洪水等巨灾事件导致的保险赔付风险与债券市场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探索,巨灾债券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发行人可以通过巨灾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巨灾损失。

  “如保险公司认为自己承保的业务中有极大的巨灾风险,或政府认为自己面对的巨灾风险过大,他们即可向投资者发行债券,约定触发条件和债券利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副主任刘新立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目前发行的巨灾债券的保障风险以自然灾害为主,也包括恐怖主义、等人为灾害风险。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曾旭东介绍,当风险产生的损失达到一定触发条件时,巨灾债券会向发起人赔付,从而有效地将巨灾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是健全我国巨灾保险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当前,极端气候与灾害频发,全球范围内的巨灾保险损失严重程度正在上升。根据瑞再研究院的分析,全球自然巨灾保险损失到2025年可能达到1450亿美元,主要因强雷暴、洪水和山火等次生灾害所致,延续了年均5%至7%的长期增速。此外,地震和飓风等原生灾害造成最高风险,在灾害峰值年份将导致至少300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在此背景下,传统保险市场承压,巨灾债券成为分摊风险的重要措施。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再产险”)相关业务人员对记者表示,巨灾债券可以多年期结构化设计,稳定保险公司预期,解决保险公司对巨灾风险“不敢保”的问题,让保险公司有信心有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灾害保险保障。

  创造更丰富的投资机会

  根据保险相关证券数据汇编机构Artemis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巨灾债券及相关保险连接债券的市场发行量达到7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28亿美元;市场规模方面,未偿市场规模达到5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再创新纪录。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投资巨灾债券可谓是一场与大自然的“博弈”。

  刘新立称,若巨灾债券约定的期间内未发生触发事件,则投资人可收回本金及利息;若触发事件发生,投资人的利息、部分本金甚至全部本金都可能无法收回,而被用于赔付发行人的巨灾损失。

  巨灾债券以其高收益和低相关性的特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刘新立进一步解释,高收益是指巨灾债券的平均收益率往往显著高于同评级公司债券,低相关性是指巨灾债券的投资风险主要是自然灾害风险,和其他债券涉及的金融市场风险相关性极低,有利于投资者的风险分散化。

  从收益率数据来看,曾旭东称,在2023年及2024年,巨灾债券收益率达到了约9%的水平,超额收益率约为6.5%至7%,均为历史较高水平。此外,在时间维度上,巨灾债券年均票面利率整体上也呈增长趋势。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巨灾债券再次展现其作为投资组合稳定性来源的价值。“在出现极端市场下行时,巨灾债券能够起到避风港的作用。通过配置巨灾债券,投资者可以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并降低总体投资风险。”曾旭东说。

  市场期待更多发行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巨灾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气候变化加剧、政策推动、资本市场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巨灾债券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中再产险在百慕大发行了中国首笔巨灾债券。此后,我国着力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并在巨灾债券上不断探索尝试。例如,今年初,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亚洲首支采用双风险、双触发机制的巨灾债券。

  近日,中再产险公开表示,正积极探索在境内发行巨灾债券,借助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制度优势,深入研究在境内发行巨灾债券的可行性方案,争取在上海实现境内首只巨灾债券的发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巨灾债券市场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在风险定价、法律支撑和监管指引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仍待进一步完善。

  曾旭东表示,需要降低巨灾债券的发行成本,同时加强与全球其他巨灾债券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巨灾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除了一级市场的发行以外,提升巨灾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至关重要。曾旭东建议,应积极培育投资者群体,加深其对巨灾债券等新型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此外,需引导投资者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偏好进行系统的评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分散需求攀升 全球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创纪录” 的相关文章

1月金融数据“开门红” 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将择机调整优化

1月金融数据“开门红” 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将择机调整优化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06万亿元,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新口径下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最新发布的1月金融数据迎来“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周流动性观察 | 政府债发行和缴款放量+5000亿元MLF到期 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

一周流动性观察 | 政府债发行和缴款放量+5000亿元MLF到期 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

  新华财经北京2月17日电(刘润榕)人民17日进行19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229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385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周(2月10-14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5749亿元资金,此外财政部开展9...

1月逾五成私募实现正收益 债券策略实现“开门红”

1月逾五成私募实现正收益 债券策略实现“开门红”

  【深圳商报讯】(记者陈燕青)今年1月,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虽然在月初大跌后有所回升,但整体震荡收跌;债券市场在政策宽松和资金面充裕的背景下表现较好,但整体波动较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呈增长态势,黄金、白银、铜、原油期货偏弱震荡,螺...

中证转债指数收涨0.08%,307只可转债收涨

中证转债指数收涨0.08%,307只可转债收涨

  南方财经2月17日电,南财金融终端盘后数据显示,债市方面,中证转债指数收涨0.08%,报428.4,成交额为742.92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转债方面,今日共成交502只可转债,其中307只收涨,0只收平,195只收跌。具体来看,30只可转债涨幅超过...

德国央行行长警告: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对德国尤其构成威胁

德国央行行长警告: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对德国尤其构成威胁

  当地时间周一(2月17日),德国央行纳格尔表示,德国特别容易受到美国贸易关税的影响,这可能在未来数年抑制经济增长,并使已经连续两年萎缩的经济雪上加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正处于经济衰退之中,主要原因是俄罗斯能源供应中断、市场对德国出口产品需求下降...

4200亿美元的黄金还在不在?马斯克或审查美国最大金库

4200亿美元的黄金还在不在?马斯克或审查美国最大金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地时间2月17日,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暗示,他可能将审查美国最大金库、位于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按市场价格估算,诺克斯堡储藏的黄金价值超过4250亿美元,美国曾多次传出诺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