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实现“双亿度” “中国环流三号”挺进燃烧实验
新华社成都3月28日电(记者李力可)记者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了解到,3月28日,位于四川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标志着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进入燃烧实验新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总设计师钟武律介绍,最新实验数据显示,“中国环流三号”核聚变装置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参数水平,综合参数也大幅跃升,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
“我们自主研发的加热、控制与诊断等设备与系统首次投入运行,相关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前列,创造了我国核聚变研究多项新纪录。”钟武律说,下一阶段,科研人员将在这个全新的高参数平台上面开展聚变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实现堆芯级等离子体运行,获得核心的关键数据。
【责任编辑:马俊卿】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次实现“双亿度” “中国环流三号”挺进燃烧实验” 的相关文章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朱家齐)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算法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运转的关键引擎。它的诞生,是人类智慧为提高效率交出的一份答卷。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算法让信息的筛选、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提升了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宋晨、魏弘毅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国产大模型以“小成本办大事”的高性能惊艳全球,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新华社洛杉矶2月17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了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可介导多步反应的全新的酶。业内专家评价其为“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农业等领域。然而,...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姜伟超、马莎、王铭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爆火之时,“人工智能(AI)+”也愈发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一个让人忧心的现象出现了:新学期伊始,不少老师发现,学生提交的寒假作业“AI味”浓厚,有些孩子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