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场月全食14日“上线”,我国仅东北地区可见一点“尾巴”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记者周润健)3月14日,农历二月十五,天宇将“上线”今年首场月全食,届时月亮将被染上一层神秘的深红色,但遗憾的是,这次月全食发生时正值我国中午至傍晚,几乎不可见,只有东北地区能在月升时看到半影食终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8年7月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拍摄的月全食。(马劲 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今年的第二次月全食对于我国公众来说更为友好,我国全境可见全过程,将发生在9月7日至8日。
2018年1月31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拍摄的月全食过程(拼版照片)。(孙建鑫 摄)
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时,在地球的背面会拖出一个地球阴影,如果月球运行时部分或全部进入地球阴影,就会发生月食天象。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种,其中月全食最为好看,俗称“红月亮”。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就全球而言,每年发生日、月食的次数最多为7次,最少只发生2次。最常见的是发生4次食,即2次日食和2次月食,2025年就属于这种情况。两次日食都是日偏食,一次将发生在3月29日,一次将发生在9月22日;2次月食都是月全食,一次将发生在3月14日,一次将发生在9月7日至8日。
2019年1月20日至21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月全食过程(拼版照片)。(王迎 摄)
“3月14日的这场令人惊叹的月全食,在亚洲东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欧洲、非洲西部、北冰洋、南极洲部分区域可以看到。我国公众虽然无缘一睹‘红月亮’的风采,但当晚可以欣赏到一轮春日里的圆月亮。”杨婧说。
2015年9月28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拍摄的月全食。(翟健岚 摄)
今年的另外一次月全食与我国有缘吗?“缘分不浅。月全食发生时正值我国午夜至凌晨,我国公众观赏这轮‘红月亮’适逢其时。这也是今年我国境内唯一全程肉眼可见的日月食,从初亏到复圆持续3个半小时,全食阶段持续1个多小时。”杨婧说。
【责任编辑:张樵苏】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首场月全食14日“上线”,我国仅东北地区可见一点“尾巴”” 的相关文章
“数字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十多年前,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在其所著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到的这句话,为我们理解网络主播这种新兴数字职业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播的兴起和职业化,正是数字化生活方式的一...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谷雨)10月21日,新华网举办“青少年文化消费与成长”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及卡牌行业企业代表,就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性消费卡牌产品、如何多方协作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文化消费环境展开探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为卡游动漫副总裁卢大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宋晨、魏弘毅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国产大模型以“小成本办大事”的高性能惊艳全球,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新华社天津2月17日电(记者张建新、栗雅婷)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4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
新华社洛杉矶2月17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了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可介导多步反应的全新的酶。业内专家评价其为“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农业等领域。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