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风云 > 科普丨为什么“哎哟”不需要翻译

科普丨为什么“哎哟”不需要翻译

2025年03月02日67951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李雯)法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美国人》月刊上撰文说,其研究表明,人们在情绪激动或经历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哎哟”可能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且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理解的。

科普丨为什么“哎哟”不需要翻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类非常擅长声音表达,除了说话以外,傻笑、呻吟、抽泣或尖叫等声音被科学界称为非语言发声。此外,还有一些感叹词可以表达情感,比如独立单词“哎哟”或“哇”,它们在语法上不与其他单词组合在一起。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指被门撞到了,通常情况下,这种突如其来的疼痛会引起一种声音反应。也许你会惊呼“哎哟”,或者大声喊叫、呻吟。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里昂第二大学的研究人员从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拉丁美洲131种语言的词典中收集了600多个表达痛苦、厌恶和快乐的感叹词,并使用大型语言数据库从这些语言中收集了数千个单词,然后统计比较情感感叹词中不同元音的比例与每种语言一般词汇中不同元音的比例。

  研究人员还要求说英语、日语、汉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的人发出不使用单词表达痛苦、快乐和厌恶的声音,并利用声学分析,通过测量声带或每次发声中用于产生语音的气道部分的共鸣,在375个录音发声中确定了元音特征。

  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疼痛感叹词中“啊”类单元音和“哎哟”等双元音的比例要比研究人员预期的高得多。每种情绪都有特定的元音特征:痛苦的哭声有更多像“啊”一样的开放元音,喜悦的表达有更多类似“咿”一样的元音,厌恶的表达有更多像“嗯”等弱读音一样的中心元音。

  研究人员指出,大多数人可能会通过特定的声音来交流特定的情感体验,但疼痛在不同文化中会导致发出相同的元音,这表明疼痛感叹词可能起源于非语言发声。这些发现也支持了一种观点,即有些单词可能不是完全随意或随机产生的,它们可能具有反映其意义或交际功能的声学形式。

【责任编辑:张樵苏】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普丨为什么“哎哟”不需要翻译” 的相关文章

              蚂蚁保“金选”半年报:热门保险对比功能上线,选保险更简单

              蚂蚁保“金选”半年报:热门保险对比功能上线,选保险更简单

              7月24日,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再次升级了旗下“金选”保险服务,上线全网热门保险对比功能,方便用户做决策参考。这意味着,“金选”服务的选品标准也进一步提升,从蚂蚁保平台产品的“优中选优”,提高为对标整个互联网保险市场上的同类型产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当天,蚂蚁保还公布了《2...

              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难点 蚂蚁保“好医保”上线中老年版、新版少儿长期医疗险

              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难点 蚂蚁保“好医保”上线中老年版、新版少儿长期医疗险

                随着国内普惠保险体系的逐步健全,保险服务覆盖面正不断扩大。12月10日,互联网保险优选平台蚂蚁保宣布,旗下百万医疗险品牌“好医保”推出了专门针对中老年、慢病群体的“好医保·中老年长期医疗”(简称“好医保”中老年版)。除了新上线的中老版本,“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近期也进行了版本更新,优化了赔付比...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

              研究人员用AI设计出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的全新酶

              研究人员用AI设计出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的全新酶

                新华社洛杉矶2月17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了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可介导多步反应的全新的酶。业内专家评价其为“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农业等领域。然而,...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

              千笔楼丨让AI当好“帮手”而不是“枪手”

              千笔楼丨让AI当好“帮手”而不是“枪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姜伟超、马莎、王铭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爆火之时,“人工智能(AI)+”也愈发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一个让人忧心的现象出现了:新学期伊始,不少老师发现,学生提交的寒假作业“AI味”浓厚,有些孩子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