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发行进度放缓 新增地方债规模为全年35%
二季度收官之际,新增专项债完成限额的进度同比放缓,这一现象受到市场各方的普遍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中金固收的统计,截至6月23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规模为1.6万亿元,发行进度为全年额度的35%,其中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1.3万亿元,发行进度在近几年同期中仅快于2021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实上,在一揽子化债措施有序实施下,市场情绪边际改善,地方债务流动性风险也出现了阶段性缓释,但新增债券发行进度的同比放缓,也为更多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闫彦明解释,新增债发行进度放缓,一方面是去年年底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替代举措,比如下达万亿特别国债,这些措施的出台减轻了地方年初密集发债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中央对政策效果及各地项目安排压力的考虑,叠加万亿特别国债的陆续发行,地方需要考虑项目储备申报压力,避免盲目上马导致资金使用低效。
据悉,去年年底,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4年部分地方债新增限额,其中专项债规模为22800亿元,一般债规模为4320亿元。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全年新增债务限额为4.62万亿元,其中专项债3.9万亿元,一般债0.72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3.9万亿专项债额度是历年“两会”下达的新增专项债的最高水平,其占今年新增地方债务限额的比重较原来提高了0.35个百分点至84.42%,达历史最高。
中国社科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认为,新增专项债限额的增加,将弥补财政紧平衡下基建领域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这可以在保障存量项目资金滚动接续的同时推动增量项目的开工建设,助力稳增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建项目逐步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地方项目储备及资金安排也面临较大压力。“新增专项债限额创新高后,对地方政府来说,如何安排和使用这些资金需要审慎思考,同时财政部也加强了对专项债项目的审核把关,这对资金使用安排形成一定的约束性。”一位地方财税人士介绍。
基于此,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结合上半年专项债发行情况,地方也加快了三季度专项债部署工作。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有29个省份和4个计划单列市披露了2024年7—9月地方债发行计划,披露总额共计22482亿元。从披露计划看,新增一般债规模为2266亿元,新增专项债为14140亿元,再融资一般债2681亿元,再融资专项债3395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上半年地方债供给偏慢,尽管5月发行有所提速,但整体看发行进度不及预期。当下即将进入三季度,受稳增长因素影响,三季度将是专项债集中发行的窗口期。
一直以来,作为积极财政的重要抓手,专项债除了要提高发行进度,也将进一步精准投向、拓宽支持范围,这将有利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的落地,并对稳定经济预期发挥重要作用。
从各地公布的发行计划看,基建领域仍是新增专项债的主要发力点。
相关数据显示,1—5月,在新增专项债募集资金投向中,规模位居前三的领域分别为“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民生服务”,合计规模为8423.76亿元,占新增专项债规模的比例为72.6%。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部署,专项债也将聚焦现有支持领域,更加精准有力投向国家重大工程和社会民生短板弱项领域。“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接近尾声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仍是专项债的主要支持领域。”闫彦明分析。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投资要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伴随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及前期项目储备趋于成熟,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预计,新基建项目有望进一步扩容,这将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