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南极考察丨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开展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
新华社“雪龙2”号3月29日电(记者周圆)记者29日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悉,本次考察期间,考察队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开展了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成功采集基岩电磁数据并实现了三维电阻率成像。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地质调查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也为南极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极大陆绝大部分区域被冰雪覆盖,人类对冰下基岩认知程度极低。此次考察队员利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电磁探测设备,在拉斯曼丘陵冰盖上高效完成了16条测线的电磁探测数据采集。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成功计算出冰下基岩的电性参数,并重建了冰下基岩高分辨率三维电阻率成像。此次探测不仅给该区域的冰下基岩做了一次“CT体检”,还结合磁异常等多种地球物理参数,实现了冰下基岩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的精细解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察队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邹长春表示,此次无人机电磁探测技术和设备的成功应用,对南极冰盖稳定性、冰下地质构造及地下水赋存等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据悉,近年来针对南极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中国科学家开展了极地地球物理勘探的攻关,自主研发了南极冰下基岩地质结构与构造评价综合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为极地科学探测提供有力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三代新华社记者眼中朗嘎村的历史变迁
- 新华全媒+丨万象“耕”新 黑龙江奏响备春耕序曲
- 国际观察丨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为何难落实
- 记者手记|异种器官移植离实用还有多远
- 热点问答|巴尔的摩大桥坍塌损失几何
- 追光丨十年后,黄土高原的足球少年们继续奔跑
- 星空有约丨30日将迎鸟神星冲日
-
“时代列车”上的肯尼亚
-
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40次南极考察丨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开展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 的相关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
近日,以“全栈AI,重绘未来”为主题的2024/25财年联想中国区誓师大会方案服务业务群分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表示:过去七年,方案服务业务群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营收及盈利均实现环比20%的增长。未来联想方案服务将基于“一擎三箭”战略,把握AI带来的机遇,重绘方案服...
一夜连失152、153两大关键“阵地”,就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与拜登握手会晤的同一天,日元汇率无疑也正来到最为危险也最为敏感的时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行情数据显示,美元兑日元隔夜盘中累计大涨了约150点,最高一度触及153.23,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这一...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高校具有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未来,高校应更好担负职...
记者4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获得消息,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其中包括120余颗双星脉冲星、170余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凌纪伟)4月25-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召开,人工智能成为参会嘉宾热议的重要话题。除对话聊天、制图绘画,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取得哪些新进展,人工智能又带给行业哪些革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过去一年,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