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风云 > 星空有约|发现900余颗脉冲星意味着什么?

星空有约|发现900余颗脉冲星意味着什么?

2024年04月17日57651

  记者4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获得消息,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其中包括120余颗双星脉冲星、170余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星空有约|发现900余颗脉冲星意味着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天文台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团队发现了900余颗新脉冲星中的650余颗。该项目负责人韩金林告诉记者,从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FAST发现首批脉冲星的50年里,全世界总共发现的脉冲星不到3000颗。

  2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夜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不少人问,脉冲星是什么?研究脉冲星有什么用?

  当天上的恒星演化到末期,恒星发光发热会减少,恒星中气体膨胀的力抵挡不住重力,一下子就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质量较小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质量再大一些的恒星则变成中子星,特别大质量的恒星最后会坍缩成为黑洞。

  据了解,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磁场最强、转动最快的天体之一。中子星强大的磁场使得中子星在磁轴两端发出射电波,形成两个电波发射光束。由于该磁轴与自转轴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当中子星快速旋转时,如果光束扫过地球方向,人类就会观察到一个一个非常有规律的脉冲,因此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也被称为脉冲星。

  韩金林说,因为每一颗脉冲星都有其特殊脉冲及稳定的转动频率,它们相当于宇宙中具有特定信号标记的“灯塔”,可以帮助构建人类星际旅行的“宇宙坐标系”。

  如果人类在未来能够实现“星际穿越”的话,这些脉冲星可以为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旅行提供“导航”。韩金林举例,若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场景成真,地球在巨大发动机的推动下,朝着未知且浩瀚的宇宙进发时,这900余颗脉冲星就是900余座“宇宙灯塔”。“我们精确测量出脉冲星在宇宙空间中的坐标,在旅途中时刻监测多个脉冲星信号的相位及对应的位置关系,人类在星际旅行就不会走丢了。”

  2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韩金林告诉记者,如果把搜寻脉冲星比作摘果子,之前发现的脉冲星都是离地面比较近或者相对容易摘的果子。“中国天眼”现在发现的新脉冲星是离我们更远或者更难采摘的果子。

  “成果频出离不开‘中国天眼’的稳定运行和相关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目前FAST年度观测时间稳定在5300小时左右,为持续产出科研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策划:刘心惠

  记者:欧东衢、郑明鸿、潘德鑫

  编辑: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贵州分社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责任编辑:施歌】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星空有约|发现900余颗脉冲星意味着什么?” 的相关文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急于降息 等到更有信心时才行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急于降息 等到更有信心时才行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PCE通胀报告符合我们的预期;过早降息将会带来极大的干扰;但等待太久可能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需要更多“好的”通胀数据,类似于去年;我们在抗通胀上已经取得进展;我们不需要急于削减利率;在降息之前,我们可以等待,并变得更有信心;美联储可以而且将会对降息决策持谨慎...

              数字3D技术修复赛道 上海国际赛车场准备就绪

              数字3D技术修复赛道 上海国际赛车场准备就绪

                新华网上海3月30日电(记者许东远)4月19日至21日,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以下简称“上赛场”)拉响引擎,这也是上赛场投入使用的第20年。近日,记者探访上赛场,运用数字3D技术修复后的崭新赛道正静待引擎澎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过20年的风雨,赛道...

              星空有约|就在这天!先看火土“聚会”,后看星月“合影”

              星空有约|就在这天!先看火土“聚会”,后看星月“合影”

                4月的“天象剧场”11日将推出两台好戏,分别是黎明前的火星土星极近和傍晚时的昴星团伴月。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赏“星星相吸”和“星月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星空摄影爱好者吴鲁萍2022年3月28日清晨在北京拍摄的金星、火星...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最大水下生产设施安装就位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最大水下生产设施安装就位

                记者4月9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水下工程作业取得重要进展。重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全部3套深水水下中心管汇顺利安装就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介绍,这是中国海油自主建造的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首次应用于开发深水高温高压油气藏,对强化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装备产业链、提...

              “雪龙”返航 满载而归

              “雪龙”返航 满载而归

                历时五个多月,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雪龙”返航 满载而归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联合国发布第四版《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

              联合国发布第四版《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

                据联合国日前发布的第四版《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不断增长的全球电子废弃物数量是有文件记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数量的5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国际电联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报告,2022年产生的6200万吨电子废弃物将装满155万辆载重40吨的卡车,这些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