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风云 > 开“处方”、育优种,AI绘“智”新图景

开“处方”、育优种,AI绘“智”新图景

2025年08月13日50893

  在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连片的稻田上空,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路线巡航。几公里外,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朱礼明的手机上,一份关于水稻长势、营养状况、病虫害情况的专属“体检报告”已更新。

开“处方”、育优种,AI绘“智”新图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台无人机搭载2000万像素高清相机、夜视广角镜头及多光谱相机,水稻生长状态能实时回传到物联网平台,平台根据镜头画面进行AI数据分析研判,生成‘庄稼处方图’,便于‘因田施策’。”朱礼明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农田实时画面切换为红黄绿三色交织的光谱图,“绿色说明水稻长势好,黄色和红色则代表苗情偏弱,要重点关注。”

开“处方”、育优种,AI绘“智”新图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服务的农田面积约3万亩,科学田管靠的正是巡田无人机装载的‘AI大脑’。”朱礼明说,他们计划对无人机设备智能化升级,使其不仅能辅助农事决策,还能根据生成的“处方图”完成浇水、施肥、打药等定制化作业。

  人工智能服务田间管理是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在农业大省安徽,从育种到栽培,从播种到田管,人工智能正加速赋能农业生产。

  盛夏时节,在芜湖市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农田不见人,但闻农机声”的智能化农业生产场景成为现实。

  “比如插秧环节,这台插秧机依托北斗卫星导航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技术和搭配的AI智能算法,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水稻插秧的行距、株距与深度能实现厘米级精准控制。”农场工作人员王磊说。

  据了解,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已建立“少人化、无人化”智能生产模式,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超2000亩。数据显示,该基地通过全流程智能化体系栽培的秧苗成活率基本达到100%、增产幅度达15%;质量提升的同时,作业效率也比人工提升20%。

  今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若干举措(2025—2028年)》,提出未来3年建设6个左右智慧农业引领区、800个以上数字应用场景,全省农业农村领域“智改数转网联”扎实推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位于合肥市的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基于人工智能与生物农业高度融合的育种交叉研究新探索正在推进。

  7月下旬,在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智慧加代舱内,记者看到了正茁壮生长的麦苗。据介绍,这些在特殊光温等环境处理下加速生长的小麦,生长周期由220天左右压缩到80天左右。

  “传统的杂交育种依靠田间地头的‘土’经验,存在依赖人工、标准化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丽芳表示,他们基于离子束诱变和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加速挖掘新基因资源,利用研制的加代舱加速种质稳定,依靠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先进数据处理与深度思考能力,可以优化亲本配组,加速优良基因聚合,更有利于培育出高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强的优异品种。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63%以上。广袤的沃野上,更多装载AI“智慧大脑”的新设备、新技术正在为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记者水金辰 何晓)

【责任编辑:谷玥】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处方”、育优种,AI绘“智”新图景” 的相关文章

              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难点 蚂蚁保“好医保”上线中老年版、新版少儿长期医疗险

              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难点 蚂蚁保“好医保”上线中老年版、新版少儿长期医疗险

                随着国内普惠保险体系的逐步健全,保险服务覆盖面正不断扩大。12月10日,互联网保险优选平台蚂蚁保宣布,旗下百万医疗险品牌“好医保”推出了专门针对中老年、慢病群体的“好医保·中老年长期医疗”(简称“好医保”中老年版)。除了新上线的中老版本,“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近期也进行了版本更新,优化了赔付比...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

              “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宋晨、魏弘毅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国产大模型以“小成本办大事”的高性能惊艳全球,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

              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皮层的复杂布局

              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皮层的复杂布局

                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脑网络组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皮层连接拓扑结构与遗传特性的内在关系,相关研究已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樊令仲介绍,当我们思考、学习、感知世界时,大脑中的神经网络正在悄无声息地运转...

              近三年已有17家国际科技组织在华成立

              近三年已有17家国际科技组织在华成立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温竞华)国际科技组织是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记者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近三年已有17家国际科技组织在华成立,包括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介科学组织、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亚洲仿真联盟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