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风云 > 新华鲜报丨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新华鲜报丨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2025年06月08日60427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新华鲜报丨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陈凯姿

新华鲜报丨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中国深渊科考正在开启全球合作新篇章。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已于日前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这是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科学家将携手新西兰、丹麦、德国等10余国的科研人员,共同挺进地球最深海洋“无人区”。

  “探索一号”科考船正在布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深渊指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米的海沟或断裂带区域。那里压力大、温度低、黑暗无光、地震密集,是地球上的神秘之处。对深渊的探索,对于回答“生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及人类面临的发展问题等至关重要。

  要想系统性地了解深渊,更需要汇集人类智慧。

  “一方面,有能力开展深渊科考的国家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人类已知的37条深渊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梦然介绍,各个深渊里的物种之间有没有基因交流?是否有地理隔离现象?地球上的深渊是如何初始俯冲,又是如何逐渐演化?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更加紧密的国际科学合作。

  从中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到国际上唯一的强作业能力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过去的10余年间,中国的载人深潜事业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载人潜水器在深渊中拍摄的生物照片。(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在奋力前行的路上,国际合作始终同行。

  201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计划”;2022年,中国科学院“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启动实施……截至目前,中国已携手来自10个国家共145名科学家通过214潜次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克马德克海沟、普伊斯哥海沟等全球9条深渊深处。

  今年3月,中国-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载人深潜联合科考取得圆满成功。这次科考由中国与新西兰科学家共同设计,8个国家68名科考队员共同实施。

  在极恶劣海况下完成32个潜次任务,首次实现人类下潜至普伊斯哥海沟最深处,创造了75小时5潜次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的出色表现、中国科学家的专业素养,令多国科学家赞叹;航次采集样品和数据由参航科学家共享,彰显深化国际合作的满满诚意。

  而“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启动实施,将进一步引领国际深渊科学由孤立性研究向系统性研究转变,共同推动国际深渊学科发展。

  3月21日,深海原位实验室结束普伊斯哥海沟航次任务。(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据介绍,这一计划将聚焦深渊极端环境生命地质多尺度过程,围绕深渊生命分布格局与生命演化、板块俯冲与地质构造演化、深部与海底物质能量交换、深渊碳循环与全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深渊环境变化开展多学科、多海沟、跨国界的深潜科学研究。

  “我们旨在挺进地球最深海洋‘无人区’,拓展人类对深渊极端环境、地质及生命认知的新疆域,建立深渊科学学科体系,为探索、保护和治理深海提供重要科学支撑。”杜梦然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是中国深化各领域的科技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缩影之一。

  《国际科技合作倡议》面向全球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中国科学界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成员分别达27个和58个;《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白皮书……在更多领域,中国正不断迈出国际合作的坚定步伐。

  高扬合作之帆,人类必将探索更多未知领域,增进共同福祉。

【责任编辑:张樵苏】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华鲜报丨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的相关文章

              卢大振:卡游呼吁形成社会合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卢大振:卡游呼吁形成社会合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谷雨)10月21日,新华网举办“青少年文化消费与成长”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及卡牌行业企业代表,就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性消费卡牌产品、如何多方协作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文化消费环境展开探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为卡游动漫副总裁卢大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

              推动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让网络空间向上向善

              推动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让网络空间向上向善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朱家齐)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算法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运转的关键引擎。它的诞生,是人类智慧为提高效率交出的一份答卷。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算法让信息的筛选、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提升了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

              “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宋晨、魏弘毅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国产大模型以“小成本办大事”的高性能惊艳全球,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研究人员用AI设计出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的全新酶

              研究人员用AI设计出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的全新酶

                新华社洛杉矶2月17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了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可介导多步反应的全新的酶。业内专家评价其为“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农业等领域。然而,...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