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卡时代”来临,大模型如何推动财经媒体转型?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唐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乌卡时代”(VUCA),指的是一种Volatile(易变不稳定)、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Ambiguous(模糊)的状态。越来越多人认为,随着国际环境复杂性增加,技术加速迭代,我们正处于新一轮“乌卡时代”。消除不确定性,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今日(11月14日)举行的2024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暨每经20周年财经媒体峰会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专家组组长、《新闻传播学刊》副主编曾祥敏提及这一现象。他进一步发问,在传播学概念中,信息本意是指“不确定性的减少”,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媒体应如何提供更确定性的专业信息?
拥抱技术是峰会汇聚的全国各大财经媒体给出的一个共性解答。新浪财经执行总编辑韩雪晖无不感叹,大模型赋能媒体转型已成为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各家媒体的频频分享下,整场峰会俨然成为“大模型的媒体峰会”。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技术本就是变革的拉动者,在其助力下,媒体是否能够真正应对不确定性?对此,在场多家财经媒体纷纷加入讨论。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媒体迎来新一轮技术“奇点”时刻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指出,媒体一直是和技术绑定最深的行业。从印刷机到照相机、摄像机的出现,每一轮技术变革都对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助力,并成为媒体工作的“日常”,因此,大模型与媒体的融合几乎是必然趋势。
比如,据她介绍,今年,第一财经所属的上海SMG集团已经提出“all in AI”的发展方向,第一财经7月发布了“新一大模型”,而在这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走得更前”。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陈晨星提到其在AIGC领域的探索,特别是通过AI赋能打造的“南财24小时”产品。韩雪晖则提到,其基于讯飞的星火大模型打造了AI助手,而AI语音播报功能更成为每年拥有数亿级别调用次数的高增长产品。
媒体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走向即将到来的“奇点”时刻,如何实现技术“为我所用”,实现自我发展迭代?
在赵嘉看来,打造垂直IP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据她介绍,2013年,其就创立了“新一线”的概念,随后,包括2015年的城市数据IP“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16年围绕年轻人生活方式打造的IP“未来预想图”,2021年更进入音频领域创立播客产品、去年借力AIGC创立新IP。在她看来,以垂直为IP抓手,有助于媒体在不同渠道和形式上拓展影响力、获取新受众。
这也是媒体进一步拓展传播力的关键。如曾祥敏分析,只有触达用户才能有引导力,有了引导力才能有影响力,长期积累的影响力才能形成公信力。
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陈晨星则着重提到传统纸媒的视频IP打造路径。以南财集团旗下的“全球财经连线”IP为例,其以日播节目,长、短视频等多种模式,聚合纽约、伦敦、香港等全球重要金融和资本城市的信息。细分栏目《直击华尔街》更是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打造演播室,每天闭市后进行复盘,由此拓展国际影响力。
技术赋能OGC,“拥抱”深度媒介化
一个背景是,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加速发展,现代社会已完全被媒介所“渗透”。面对来势汹汹、不断抢夺信息传播主动权的各类自媒体,新技术更成为传统媒体发挥引导力的重要工具。
新浪财经执行总编辑韩雪晖提到,基于用户调研,其对用户做简单分层,进行精准定位和内容分发。比如,针对做高频交易的股民用户,从内容和功能上满足其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而针对普通用户,将更大的内容投入微博,包括在热搜上的话题策划、热点营销等。
事实上,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导向”内容供给已成为主流社交媒体的惯用做法。而在曾祥敏看来,主流媒体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又绝对不是简单迎合用户,还应该引领用户。引领永远大于迎合,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也是媒体转型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财经媒体的探索中,以OGC(职业生产内容)重构UGC(用户生产内容)甚至打造属于媒体的PGC(专业生产内容),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据韩雪晖介绍,其最新的尝试是将微博上的各类财经播主召集起来,针对大的热点事件、宏观政策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化,进行直播连麦、解读。借用这种“轻量”的内容形式,一方面帮助播主快速召集粉丝、搭建生态。另一方面给微博和微博财经提供专业又平易近人的内容。
更进一步,能否借力大模型等新技术实现PGC的内容生产?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执行总编辑何强提到,其通过融媒体创新,培育出了N小黑财经、财经柳叶刀等多个视频IP,以“接地气”的方式将专业内容传播受众。一个更大胆的尝试是,借助雨燕智宣平台等大模型技术,其还推出了20个“超级个体”,期望借此诞生出更多“N小黑财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