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风云 >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发展新动能——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发展新动能——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2025年04月23日79834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发展新动能——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发展新动能——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发展新动能——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何疏通堵点卡点,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带动引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调研组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一主题,在浙江、北京等地开展了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考察调研由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带队。

  在当前的实践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还存在一些堵点卡点,浙江和北京的研究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众多,调研组选择这两个省份开展调研,正是为了总结好的经验,探索有效破解共性问题的路径。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随着我国企业的创新规模量级和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在两“链”融合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近年横空出世的强脑科技、灵伴科技、宇树科技等杭州科创“小龙”,到在北京诞生成长的小米、抖音、海天瑞声等知名企业,调研组此行一路走访,一路寻找答案。

  走进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接受训练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调研组的目光:握手、下蹲、走路,被推一下还能自己稳住平衡,机器人流畅的动作已和人类高度相似。据介绍,企业坚持产业链高度自研自产,机器人产品出货量不断提升。

  “机器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是多少?”“怎样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如何考虑?”……调研组详细询问企业在研发创新、产业生态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企业负责人一一作答。

  “浙江能够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说明这里有适合创新涌现的土壤。”调研组表示,浙江80%的研发人员来自企业,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无缝衔接。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起着重要桥梁作用。畅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搭建平台推动创新要素的集聚与共享是题中之义。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宁波以平台载体建设为突破口,整合政产学研创新资源,支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培育企业院所协同共建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四链”融合的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企业面向市场需要进行研发攻关,研究院提供人力资源、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服务助力产品产业化……调研组在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看到,这里以半导体溅射靶材龙头企业为核心,孵化了17家规上企业,形成了涵盖超高纯金属材料、核心装备、关键零部件等全链条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企业从产品研发到销售形成了闭环,实现了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调研组建议,未来应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和研发力度,持续优化科研组织机制,突破材料“卡脖子”难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在浙江,西湖大学实行破“四唯”的科技评价标准,专注“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定位,在钙钛矿电池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并进入转化应用;之江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战育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在北京,昌平实验室提供充足资源支持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保障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协同攻关……调研组在走访中看到,各地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每到一地,调研组还会与地方政府、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地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的情况和面临的困难挑战。

  “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衔接”“既懂科技又懂市场和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还不够多”“应降低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门槛和风险”……座谈会上,地方代表直面问题、畅所欲言;调研组认真记录、出谋划策。

  调研组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调研组表示,后续将对此次调研中了解到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认真研究,努力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有关同志参加了此次调研。

【责任编辑:王雪】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每日快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造发展新动能——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的相关文章

              网络主播: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与责任”

              网络主播: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与责任”

                “数字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十多年前,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在其所著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到的这句话,为我们理解网络主播这种新兴数字职业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播的兴起和职业化,正是数字化生活方式的一...

              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难点 蚂蚁保“好医保”上线中老年版、新版少儿长期医疗险

              解决“一老一小”保障难点 蚂蚁保“好医保”上线中老年版、新版少儿长期医疗险

                随着国内普惠保险体系的逐步健全,保险服务覆盖面正不断扩大。12月10日,互联网保险优选平台蚂蚁保宣布,旗下百万医疗险品牌“好医保”推出了专门针对中老年、慢病群体的“好医保·中老年长期医疗”(简称“好医保”中老年版)。除了新上线的中老版本,“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近期也进行了版本更新,优化了赔付比...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4款违规移动应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4款违规移动应用

                新华社天津2月17日电(记者张建新、栗雅婷)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4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

              研究人员用AI设计出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的全新酶

              研究人员用AI设计出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的全新酶

                新华社洛杉矶2月17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了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可介导多步反应的全新的酶。业内专家评价其为“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农业等领域。然而,...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我国科学家实现“双环路”脑机“互学习”新突破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